为进一步深化工匠学院育人成效,创新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建设,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以工匠学院建设为核心抓手,开展系列实践活动。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走出校园,将课堂延伸至工厂车间、养老机构等社会实践一线,在“行走的课堂”中讲述南京工匠“以匠心守初心、以技能报国家”的故事,让劳模工匠的奋斗历程成为青年成长的鲜活教材,为工匠学院建设注入鲜活动能。
在工厂和车间,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佩瑜、姜慧两位老师近距离观察企业生产流程,与一线工人深入交流,深切感受到工匠们对技艺的精湛追求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。他们亲眼见证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,体会到工匠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品质的严格把控。这种对技艺的执着和坚守,正是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。
在点将台社会福利院,老师们与老人亲切互动,看到护理员把一位位老人当自己家人,如“亲闺女”般守护最美“夕阳红”。在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、南京高喜电子等企业,老师们参观了企业的研发中心、生产线和展厅,了解了企业的创新成果和市场前景。与企业骨干探讨了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和新途径。她们深刻体会到“工匠精神”从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里,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。
从思政“小课堂”到社会“大课堂”,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始终将“工匠精神”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。学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,探索劳模工匠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与实践路径,打造“行走的思政课”育人品牌,持续推进“劳模工匠进校园”工程。通过聘请工匠导师、共建劳模工作室、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,构建“思政引领、匠心铸魂、产教融合”的全链条育人体系。打造“专家发声、阵地说话、网络出彩”的多维矩阵,让学生从“听故事”变为“悟道理”,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职业信仰,使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、实起来。
未来,学校将持续深化工匠学院建设,以“产教融合、德技并修”为核心理念,打造“思政+工匠”育人新范式。通过校企协同、实践育人,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为培养更多既有精湛技能又有高尚品德的新时代工匠而不懈努力。
马克思主义学院